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英雄人物”成为共和国初期文学的中心话语,这一话语的提出与实践,至始至终就不是一个纯正的文学命题,而是一个带有时代性、方向性、政策性的理论导引,其预设之初就偏离了戈学的轨道。在之后的文学实践中,“英雄人物”与政治密切相关,致使其每一次的“净化”之路都指向神化、僵化之旅,钻进了人物塑造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原州“通衢”关陇,与其西边的“七关”构筑成一个有效的军事防御系统。安史之乱后。原州城沦陷于吐蕃并遭到废弃。代宗、德宗、宪宗朝宰相元载、杨炎以及泾原节度使王潜数次提出重筑原州城的建议,但均因唐廷态度消极而最终未果。原州城的数次“建废”争议,实质上反映了唐廷在安史之乱以后奉行的保守性消极边疆防御策略,轻视城防、堡垒性作战等传统边防策略,以及“安内”优先于“攘外”的主导性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13.
自公元622年以来,历代穆斯林学者秉承经训的创制(Al-'ijtihad)原则与精神,构建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及其学术体系.《古兰经》注释学('ilm al-tafsir)则是该体系中仅次于圣训学而成的最早学科.《古兰经》涵盖的多学科性质,决定了注释学既是独立学科,也是交叉学科.注释学的立论、界定、要求、方法均为注释《古兰经》确立了明确的注释理论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历代注释家据注释学原理解读了《古兰经》基本要义,并彰显其集教义与文化为一体的经典价值和社会作用,从而使亘古不变的《古兰经》始因注释的变化而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阿维森纳对"上帝存在"的模态论证出发,综合其他历史上著名的论证,指出上帝存在论证似乎不可能跨越理性这个难关。由此转入对"人类理性之维(逻辑之维)是否无法打通有限世界与无限世界之间的门?"问题的探究,并对此问题背后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东晋高僧僧肇,师从鸠摩罗什,吸取中观学派“有无双遣,不落两边”的论辩艺术,将其与先前接受的儒学、玄学影响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论辩风格。《肇论》在语言风格方面,受当时流行的骈俪文体的影响,但与其重在释理的特点有关,因而又不为文体所束缚,将深邃的佛理用自然朴实的语言阐述清楚,是在中印文化交融下结出的“论”体“奇葩”。  相似文献   
16.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以具有丰富生态内涵的美国西部边疆为背景,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精心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两性融溶共存的"诗意地栖居"的理想家园。本文从三个层次着重探究凯瑟作品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以期为正面临生态与生存危机的当代人类示范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7.
通过科学著作翻译出版史,考察科学研究能力体系(SRAS)的构造机理和运行机制。提出SRAS构架,以科学话语权(SDP)为机制构建基于SRAS的SDP层次结构,创制科学信息本体结构(OSSI)。通过解析OSSI,由科学信息生成模块(SICM)获得科学信息表述模型(MSIRS),由科学信息发布模块(SIIM)获得科学信息传播载体模型(MSIDV)。在知识内核和记录载体获得先行确定的情况下,SICM的活动主体将是MSIRS,在受众结构和标志结构已获得先行确定的情况下,则其活动主体将是MSIDV。由此,可以得到0SSI的一种活动机制——面向科学信息传播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MOSSIODSI)。考察推动人类发展的3次大规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的历史和成果,明确了以其语言为主轴的科学传播方向,及其传播路径结构、传播形式结构和传播工具结构,证明在3次大规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中,OSSI确实存在,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The argument from inductive risk (AIR) is perhaps the most common argument against the value-free ideal of science. Brian MacGillivray rejects the AIR (at least as it would apply to risk assessment) and embraces the value-free ideal. We clarify the issues at stake and argue that MacGillivray's criticisms, although effective against some formulations of the AIR, fail to overcome the essential concerns that motivate the AIR. There are inevitable trade-offs in scientific enquiry that cannot be resolved with any formal methods or general rules. Choices must be made, and values will be involved. It is best to recognize this explicitly. Even so, there is more work to be done developing methods and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these choices.  相似文献   
19.
在民间法研究热潮中,质疑民间法及其研究之生命力的"民间法消亡论",实则蕴含着一个合理的内核,即它明确承认民间法被边缘化进而趋于消亡的命运乃是现代性及其意识形态的理性主义的必然结论,因此,"民间法消亡论"的内在逻辑就是现代性及其理性主义的霸权逻辑.其错误在于无视民间法同样是具有自立性的事物并因此构成了实在法的基础,从而以"取消论"替代了"关系论".为此,在建设和谐法治的进程中,应当力倡理性商谈的进路,努力构造起以实在法为主导、社会规范为基础的复合型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实在论试图通过溯因推理方法保留认识论的乐观主义,将科学在现实社会中取得的成功作为理论具有真理性的最佳理由,这就是的著名的非奇迹论证。劳丹、普特南等人则针对这种最佳解释推理模式,提出了悲观归纳论题,他们借助历史主义的案例分析方法,揭示了实在论非奇迹辩护推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科学理论的成功(包括预测和解释的成功)与其真理性并无因果必然联系,其论证不符合科学史事实。悲观归纳问题提出以后,局部实在论逐渐发展成为科学实在论新的主要辩护策略,它初步解答了劳丹等人的质疑。但从总体来看,科学实在论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理论难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回应悲观归纳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